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实践启示
四月的西湖边,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看似平常的环保活动会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们班在西湖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实践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垃圾分类大比拼"。我们分成小组,在西湖边的步道上捡拾垃圾。我原本以为这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很多垃圾的类别并不容易区分。比如,沾了油渍的餐巾纸到底该扔进哪个垃圾桶?正当我们争论不休时,班主任李老师走过来,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细节。通过这个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培养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第二个活动是"环保创意集市"。我们在断桥边摆摊,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进行义卖。我注意到,很多游客对我们的作品很感兴趣,特别是用矿泉水瓶制作的花瓶和用旧报纸折成的收纳盒。一位来自上海的阿姨说:"看到你们这么用心地做环保,我们大人更应该以身作则。"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青少年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更是传播者。
站在雷峰塔下,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有了新的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杭州的美,更要学会守护这份美。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环保创意集市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西湖边环保活动的场景化描写,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垃圾分类环节增加更多具体细节的刻画。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生态守护启示
五月的钱塘江畔,江风拂面,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偶然的观察会让我对"生态守护"有了如此深刻的理解。那天,我和爸爸在钱塘江边散步,恰逢禁渔期,江面上格外安静。
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江边的宣传展板。展板上详细介绍了钱塘江的鱼类资源,以及禁渔期对保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我了解到,钱塘江是许多珍稀鱼类的栖息地,比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通过这个展板,我明白了生态守护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
第二个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遇到的一位老渔民。他告诉我们,以前江里的鱼很多,但后来因为过度捕捞,鱼越来越少。现在有了禁渔期,他明显感觉到鱼群在慢慢恢复。老渔民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这句话让我意识到,生态守护不仅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滚滚江水,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然有了更深的含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美丽的江河。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宣传展板和老渔民的讲述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钱塘江禁渔期的场景化描写,将环境保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老渔民的讲述中增加更多具体细节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