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环保义卖中升华
三月的西湖,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环保义卖竟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们班在断桥边支起了摊位,准备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环保手工艺品进行义卖。
案例一:班级垃圾分类竞赛。为了这次义卖,我们班先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竞赛。每个小组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混合垃圾正确分类,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优先选择义卖摊位的权利。我和小组成员们仔细研究垃圾分类指南,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一一区分。最终,我们组以98%的正确率赢得了比赛,获得了最佳的摊位位置。
案例二:西湖环保义卖见闻。义卖当天,我们摊位前人来人往,许多游客对我们的环保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来自上海的老爷爷买下了一个用废旧报纸编织的花篮,他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环保意识,真是难得。”我们还向游客们宣传了垃圾分类和减少塑料使用的知识,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赞许。
站在断桥边,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实践中的亲身体验。通过这次义卖,我深刻体会到,环保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行动。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班级垃圾分类竞赛和西湖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断桥边的义卖场景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垃圾分类竞赛部分增加更多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禁渔期的实践感悟
六月的钱塘江,微风拂面,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禁渔期的环保行动会让我对绿色行动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钱塘江边的环保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禁渔期的重要性。
案例一:家庭野餐时的争执。在准备宣传材料时,我想起了一次家庭野餐的经历。当时,我看到一位游客将垃圾随手扔进江里,我立刻上前制止,并向他解释了禁渔期对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虽然一开始他有些不耐烦,但经过我的耐心解释,他最终将垃圾捡起并放进了垃圾桶。
案例二:钱塘江禁渔期见闻。宣传当天,我们在江边设立了宣传点,向过往的市民发放禁渔期的宣传资料。一位老渔民告诉我们,禁渔期让江里的鱼有了更好的繁殖环境,鱼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他还教我们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鱼,让我们对江里的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站在钱塘江边,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绿色行动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通过这次宣传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家庭野餐时的争执和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老渔民的讲述,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宣传活动的部分增加更多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