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钱塘江边的实践启示
那是一个微凉的清晨,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钱塘江边的晨跑竟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晨雾中,江面泛着淡淡的银光,远处传来渔船的汽笛声,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特有的咸腥味。
案例1:在江边跑步时,我遇到了正在清理江滩的环保志愿者。他们穿着印有"守护钱塘江"字样的绿色马甲,手持长柄夹子,仔细地捡拾着被潮水冲上岸的塑料瓶和泡沫板。一位志愿者告诉我,他们每周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已经坚持了三年。看着他们被汗水浸湿的后背,我深受触动,当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案例2:回到家后,我立刻在班级群里发起了一场"钱塘江生态保护"主题班会。我们不仅讨论了江边常见的垃圾种类,还设计了一套垃圾分类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班会结束后,我们班还成立了"钱塘江环保小分队",定期组织江边清洁活动。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杭州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发展,更要守护这片水域的生态。钱塘江不仅是杭州的母亲河,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钱塘江边的环保实践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志愿者活动的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班会场景处增加垃圾分类游戏的具体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西湖断桥边的成长故事
初冬的清晨,断桥残雪的美景让我驻足,但更让我难忘的是那场与乱扔垃圾游客的"对峙"。雪后的西湖格外清冷,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龙井茶香,踩在积雪上的"咯吱"声格外清晰。
案例1:正当我欣赏雪景时,一位游客随手将喝完的奶茶杯扔在了地上。我鼓起勇气上前劝阻,却遭到对方的白眼。这时,一位穿着绿色马甲的西湖环保志愿者走了过来,耐心地向那位游客解释了西湖的环保规定。看着志愿者胸前别着的"西湖环保卫士"徽章,我深感敬佩,当即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案例2:在随后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参与了西湖边的环保义卖。我们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成工艺品,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一位来自上海的小朋友用零花钱买下了一个用回收瓶制作的西湖十景钥匙扣,还主动要求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动。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我们的行动感染,我感受到了绿色行动的力量。
站在断桥上,望着雪后初晴的西湖,那句"西湖美景三月天"突然有了新的含义。作为杭州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欣赏西湖的美,更要守护这份美。西湖不仅是杭州的名片,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断桥边的环保实践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意义,特别是对游客劝阻场景的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场景处增加工艺品制作过程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