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人在西湖边的环保故事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西湖边的这场偶遇,竟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漫步在断桥残雪旁,空气中弥漫着龙井茶的清香,远处传来晨练老人的欢声笑语。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是我最敬爱的班主任李老师。她正蹲在湖边,用夹子小心翼翼地捡拾着游客丢弃的塑料袋。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上周的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李老师带领我们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用废弃塑料瓶制作花盆,将旧报纸折成收纳盒。更让我感动的是,上个月在西湖环保义卖活动中,李老师自掏腰包购买了同学们制作的环保作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的绿色行动。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李老师常说:"生态守护要从点滴做起,就像西湖的水,清澈见底需要每个人的呵护。"如今,在亚运会场馆环保设计的启发下,我们班成立了"西湖小卫士"环保小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李老师的教诲。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李老师在西湖边的环保行动和班级活动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西湖边的场景化描写,将"环保"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环保行动细节处增加更多感官描写。
我最喜欢的人在钱塘江畔的守护故事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在禁渔期的江畔,我最喜欢的爷爷会给我上这样一堂生动的"生态守护"课。江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渔船的汽笛声,爷爷的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爷爷是钱塘江的老渔民,如今成了江畔的环保志愿者。他给我讲述了两件事:一件是去年在江边清理垃圾时,发现了一只被塑料袋缠住的白鹭,经过细心照料后放生;另一件是今年春天,他带领社区青少年在江边种植红树林,为候鸟提供栖息地。这让我想起了杭州市环保局2023年的数据: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比例提升了30%,这其中就有爷爷的功劳。
站在六和塔下,那句"杭州老倌要懂经"突然懂了。爷爷常说:"绿色行动不是口号,要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日复一日地坚持。"如今,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钱塘江小卫士"的行列,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条母亲河。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爷爷在钱塘江畔的环保故事,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将个人经历与城市地标相结合,将"绿色行动"融入祖孙情,建议在环保行动细节处增加更多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