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难忘经历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西湖晨跑竟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空气中弥漫着龙井茶的清香,断桥上的游客还不多,我正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突然,一阵喧哗打破了这份宁静。循声望去,只见一群游客正在湖边野餐,他们随手将垃圾扔进湖中。我正犹豫要不要上前劝阻,一个穿着绿色马甲的小女孩已经跑了过去。"叔叔阿姨,西湖是我们的家,请不要把垃圾扔进湖里。"小女孩的声音清脆而坚定。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上周在学校参加的垃圾分类竞赛,当时我们班因为一位同学把可回收物扔进了其他垃圾桶而痛失冠军。那个懊恼的下午,班主任告诉我们:"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要从点滴做起,就像保护西湖一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正当我陷入回忆时,小女孩已经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环保袋,开始捡拾地上的垃圾。她的举动感染了周围的游客,大家纷纷加入清理行动。我注意到她的马甲上印着"西湖小卫士"的字样,这是杭州市环保局2023年推出的青少年环保志愿者项目。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超过5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为杭州的绿色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雷峰塔下,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有了新的含义。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责任。就像西湖边的每一片荷叶,都在为净化水质默默付出,我们也要为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西湖边的真实见闻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女孩劝阻游客的场景描写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描述小女孩行动时增加更多细节刻画,以突出青少年在生态守护中的积极作用。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生态守护启示
春日的钱塘江畔,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骑行竟让我对生态守护有了全新的理解。江风拂面,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水腥味,远处传来渔船归港的汽笛声,这是钱塘江进入禁渔期的第三天。
骑行至六和塔附近,我看到一群身着橙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江边清理垃圾。走近一看,原来是杭州青少年生态保护协会组织的"守护母亲河"行动。这让我想起了上周在课堂上观看的纪录片,片中展示了过度捕捞对钱塘江生态系统的破坏。正当我驻足观看时,一位志愿者阿姨递给我一个垃圾袋:"小伙子,要不要一起为生态守护出一份力?"
加入清理队伍后,我惊讶地发现,除了常见的塑料瓶和包装袋,江边还散落着不少渔网和鱼钩。一位志愿者告诉我,这些都是非法捕捞者留下的,对江中的鱼类造成了严重威胁。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千岛湖看到的场景,那里的鱼类资源因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而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清理工作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我们把最后一袋垃圾装上车时,夕阳已经染红了江面。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那句"杭州人要有杭州心"突然有了新的含义。生态守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就像钱塘江的每一滴水,都在为维持生态平衡默默付出,我们也要为守护这片美丽的江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钱塘江禁渔期的见闻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志愿者清理垃圾的场景描写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描述清理过程时增加更多细节刻画,以突出青少年在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