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实践启示
三月柳絮纷飞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班会竟改变了我对环保的认知。班主任张老师站在讲台上,宣布我们将参加杭州市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计划,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第一个案例是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我们班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垃圾桶。我所在的小组负责可回收物,每天都要仔细检查同学们扔的垃圾是否正确分类。记得有一次,小明把喝完的奶茶杯扔进了可回收物垃圾桶,我立刻提醒他:"奶茶杯是其他垃圾,不能混在一起。"小明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通过这次竞赛,我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第二个案例是西湖环保义卖见闻。周末,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环保义卖活动,地点选在断桥残雪附近。我们卖的是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比如用易拉罐做的风铃、用旧报纸折的花篮。一位老奶奶买了一个风铃,笑着说:"这些孩子真有心,既环保又有创意。"站在断桥边,听着风铃清脆的声音,我感受到绿色行动带来的快乐。
站在拱宸桥头,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守护西湖,守护我们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班级垃圾分类竞赛和西湖环保义卖见闻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断桥残雪时的场景化描写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垃圾分类竞赛处增加具体数据的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禁渔期的见闻感悟
初夏的清晨,钱塘江畔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晨跑会让我对生态守护有新的认识。江边的告示牌上写着"禁渔期,禁止捕捞",但远处却传来一阵阵渔网的拉扯声。
第一个案例是家庭野餐时与乱扔垃圾游客的争执。那天,我们一家在江边野餐,旁边的一群游客吃完后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我鼓起勇气上前劝阻:"这里是禁渔期,垃圾会污染江水,影响鱼类繁殖。"其中一个游客不耐烦地说:"小孩子管这么多干嘛?"我坚持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最终,他们捡起了垃圾。
第二个案例是亚运会场馆环保设计见闻。周末,我参观了新建的亚运会场馆,设计师介绍说,场馆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板,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站在场馆外,看着阳光照在太阳能板上,我感受到科技与环保的完美结合。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绿色行动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守护钱塘江,守护我们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家庭野餐时与乱扔垃圾游客的争执和亚运会场馆环保设计见闻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钱塘江大桥上的场景化描写处,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亚运会场馆处增加具体数据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