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环保义卖中的生动实践
三月的西湖,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看似普通的环保义卖活动,竟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和同学们早早来到断桥边,准备为西湖的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活动一开始,我们班级就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竞赛。大家分成小组,争分夺秒地将各类垃圾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看着同学们认真专注的神情,我忽然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就在我们热火朝天地进行比赛时,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来到我们的义卖摊位前。小男孩指着我们自制的环保袋,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要用这个袋子呀?"老奶奶笑着解释:"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保护我们的西湖呀!"这一幕让我深深感受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站在断桥残雪的石阶上,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踩雪声,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西湖的美,更要懂得守护这份美。看着远处亚运会场馆的环保设计,我更加坚定了要为杭州的绿色行动贡献力量的决心。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断桥残雪时的场景化描写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场景处增加与游客互动的细节刻画。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生态守护新思考
清晨的钱塘江畔,微风拂面,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偶然的晨跑,竟让我对"生态守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值禁渔期,江面上少了往日的渔船,却多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跑着跑着,我注意到江边有一群志愿者正在清理垃圾。走近一看,原来是附近中学的环保社团在进行"守护母亲河"行动。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捡拾垃圾,有的负责分类,还有的向过往行人宣传禁渔期的意义。正当我驻足观看时,一位老渔民走了过来,他指着江面说:"现在禁渔期,江里的鱼多了,连白鹭都回来了。"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接着,我又看到一群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江边的生态环境。他们认真地记录着所见所闻,不时发出惊叹声。这让我意识到,生态守护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将这种意识传递给下一代。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那句"杭州人要有杭州心"突然有了新的含义。作为钱塘江的儿女,我们不仅要享受她的馈赠,更要懂得珍惜和保护。看着远处亚运会场馆的环保设计,我更加坚定了要为杭州的生态守护贡献力量的决心。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志愿者清理垃圾和小学生生态观察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重要性,特别是老渔民话语的场景化描写处,将环保意识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观察场景处增加更多五感描写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