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名人故事300字六篇的文章,其中也会对名人故事300字六篇进行分享,如果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3、齐白石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300字:珍惜时间的鲁迅
珍惜时间——这是鲁迅给我的第一印象。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为革命为的事情。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了解了珍惜时间的鲁迅,我感到十分惭愧 。
暑期我去上,约好了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可是我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晚了,让两个小伙伴白白等了我半个小时,差点迟到。
鲁迅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
名人故事300字:冯玉样的故事
冯玉样(1882 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 冯玉样死了 ,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 门上字牌则换成 冯玉祥活了 。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样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
名人故事300字:孔子的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名人故事300字:的故事
一天,8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去姑妈家做客,那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很盼望和他们在家里玩捉迷藏了,这,当抓的了,大家都藏得严严实实的,不让看见自己,找到了一个小朋友,他藏在了沙发后面,继续找,又找到了一个,他藏在了柜子里面,柜子还有一点空,从那里看见了这位小朋友,第三个小朋友藏在了哪里呢?找啊找,终于在一个箱子里找到了他,他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一件事让他们没有了兴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谁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厨做饭的姑妈来到这里,姑妈着急的问: 都没有受伤吧! 他们说: 我们没有受伤姑妈,可是打了一个您心爱的花瓶! 没事,姑妈说。
我想问问是谁把花瓶打碎的?他们都低下头说: 不是我! 也低下头说: 不是我打碎了花瓶。 姑妈说: 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伙伴们和都说: 我们记住了! 回了家,躺在床上,妈妈走过来问他: 怎麽了,儿子? 将这件事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 那你给姑妈写封信吧! 写了封信,过了几天,姑妈回信了,信上写着: ,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名人故事300字:雷锋的故事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名人故事300字: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
【导语】中国名人故事,中国人都知道。来读一读中国名人故事,从他们的事迹中学些东西。中国不乏层出不穷的伟人,他们的事迹早已成了我们的口口相传的故事。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名人故事300字精选,欢迎阅读与借鉴。
【诚实的孩子】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林肯】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
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1818年,母亲去世;1831年,经商失败;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末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了,失败了;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了!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一一再度落败;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敢于承认错误-爱因斯坦】
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直为他“—生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求得同—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生中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齐白石名人故事300字(精选16个)
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齐白石名人故事3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的喜爱。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时间,他一直用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闲过”。怎样才算是在一天中没有闲过呢?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五幅。虽然他已经90多岁了,但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
有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了。
齐白石原是一个雕花木工,学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36岁那年,他遇到了书画家湖沁园。
那时,齐白石已小有名气,按胡沁园出题“飞来佳禽对语”,画了一个人打开窗户,窗外一对燕子正展翅归来。胡沁园很满意,就鼓励他研读古典名著。胡沁园还让齐白石观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使他眼界大开。由于齐白石刻苦学习,并博采百家之长,他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他还刻苦练书法和篆刻。
从那之后,齐白石每天都坚持作画,一年只允许自己休息两天,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一天是节。
85岁时,齐白石一天连画了4张条幅,吃午饭时还在挥笔,想要再画一幅。画完最后一幅时,他在上面题字:“昨日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这种惜时的.精神令后辈敬佩。
名人取得成就,除了天分之外,还要用时间来打磨。
齐白石不仅喜欢画画,而且十分勤奋,一年中除去两天,每天都与画为伴。
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潜心创作,最终成为世人仰慕的艺术家。
坚持是一种态度,它能让零散的时间连贯起来,成就一番事业。
生活中有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与其感伤,不如珍惜。
齐白石的虾几分钟便能画好几只。虽然完成的速度极快,但个个小虾也都是极为生动活泼的。齐白石的虾的躯体颜色通常比较淡,眼睛为了突出有神,有生命,经常是浓墨点一竖点。而横着写一笔,虾的脑袋就出来了。再用细笔画一下虾的触须和钳子等,这样寥寥几笔,一只小虾便完工了,体现了齐白石高超笔墨功夫。齐白石的虾看起来画的很简单,但那种生命的活力,喜庆是很多画家都画不出来的'。曾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画界这样评价齐白石的虾,说“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像”。也是意在表明齐白石的虾能够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
齐白石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有意思,但也确实表明在齐白石都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时候,不了解他的人们却还一直以为他就会画虾,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齐白石的虾在当时确实是一绝。
齐白石是近现代画家,他除了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外,还有这特殊的时代文化艺术价值。他是第一个开创现代绘画宗派的国画,同时也突破了古代封建制度艺术阶级壁垒,让艺术从高高在上的贵族阶级走进了广大的工人农民阶级中。齐白石工笔草虫就是其中一个有力的例子。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兰亭、濒生,别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的喜爱。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从小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古人"负薪"、"挂角"的勤学故事。"挂角"说的是唐朝李密,初为隋炀帝宿卫,后辞去发愤读书,骑牛到外地寻师,以《汉书》挂牛角,行、止皆展读。阅《齐白石状略》,知道这位杰出艺术家少时也曾"挂角"读书,打下古文基础。
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写的.诗多,但从他的《自状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风格。他出身贫苦农家,11岁以前放牛、砍柴,在劳动中抓紧时间读书,还以树枝在地上、墙上练习写字。有一天,在山上专心读书,忘了砍柴,粪也拣得不多,吃完晚饭又提笔写字时,他祖母就叹息着说:"伢儿,你投错了人家。"对于这一儿时经历,他在《自状略》中这样写: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五日雨,那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来时走错了人家。"于是将《论语》挂于牛角,日日负薪,以为常事。
上面的引文只有几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当时口语,表达了她既忧伤又惋惜之情,也记述了齐白石为了励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废读的真实情况。这样简洁的文言,自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京剧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 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齐白石曾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有人讨价还价,要用四块半钱求画五只小鸡。齐白石不大情愿,画了四只小鸡,再画一只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鸡。这样一来,鸡价虽不吃亏,却白画了一棵树没有算钱。他为人画虾也是按只计价,一次,有人要求多画一只,齐白石给他添上一只,却毫无生气,说:“这只不算钱的,是只死虾。”
齐白石一个远侄要到南洋经商,临行前,请叔父施一画以作纪念,齐白石欣然命笔。侄子到了新加坡开了个小店,因为经营不善,不久就关门大吉了。他生活无着,很想回国,无奈缺少路费。他想到了叔父给他的那幅画,打算将它卖了当做路费。于是他在门外将画高高挂起,又在一旁贴了一张告示,写明此画系齐白石所作,迫于生活,痛出售。但是,当大家看到此画只在纸上画一直条子,下面胡乱点了七八点,都不明画意,纷纷离去。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人,他仔细端详了许久,才问:“此画要卖多少钱?”侄子说:“老先生要买,就请随便给几个钱吧!”老人一听,翻脸说道:“亏你还是齐白石的侄子,竟如此作践你叔叔此幅名画!”说完老先生要走,侄子一惊,连忙拦住老人道:“老先生请息怒,我本不懂得叔父此画的真意,请老先生明教。”老先生说:“要说此画的`价值,恐怕随你说多少钱都不嫌贵。不信,你可以写信去问问你叔叔。我等你的回音。”
原来,此画寓意深刻,当中一根直条,表示为一棵树;下面的七八点,表示落叶,此画的寓意就是叶落归根!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得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名言名句摘抄)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得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得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得鱼,而画深水中得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得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再,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但齐白石却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成功的原因。
在“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流传着一个“齐白石画算盘”的故事:算盘入画,自古有之。但无论是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算盘都仅作为画面小小点缀物而已。将算盘作为画幅主体,并出自名家之手的地道算盘图,大抵只有齐白石的《发财图》了。
那是1927年丁卯年五月初的事儿,时年65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这位客人与其他求画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表示:“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而客人表示:“麻烦先生说几路听听。”白石又表示:“要不要财神爷赵公元帅图。”客人摇头。就这样反来复去问了好多种,可客人一直在摇头。
客人见白石实在无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盘托出自己的心思:“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闻言连连称妙:“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时,白石老人回想刚才与客人的对话,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纪实的`风格将这些对话题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满意而归。
客人离去后,齐白石仍然未能从刚才的对话和话趣中拔出,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于是展开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发财图》,每次展出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
余年七十有余矣,若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目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
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还、交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触病急。
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用棉料之纸、半生宣纸、他纸板厚不画。山水、人物、工细草虫、写意虫鸟皆不画。指名图绘,久已拒绝。
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如有先已写字者,画笔之墨水透污字迹,不赔偿。凡画不题跋,题上款者加十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十元。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随润加工。
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齐白石名人故事】:
齐白石名人故事05-27
齐白石名人故事(通用30篇)11-25
齐白石名人故事(通用17篇)12-13
齐白石励志故事08-15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07-06
齐白石的故事大全06-16
齐白石励志故事06-24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推荐01-15
(精选)齐白石的励志故事14篇07-06
名人故事300字六篇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名人故事300字六篇、名人故事300字六篇的更多文章可以在在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