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西湖边,薄雾还未散尽,我正沿着苏堤慢跑,突然被一群穿着绿色马甲的身影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西湖环保志愿者正在开展"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主题活动,这让我想起上周在班级里发生的那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班会。
案例一:上周三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张老师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大比拼"。我们班被分成四个小组,要在十分钟内将混在一起的垃圾正确分类。我所在的小组刚开始手忙脚乱,直到小林同学想起在西湖边看到的垃圾分类标识,我们才迅速找到了诀窍。最终,我们组以98%的正确率获得了第一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案例二:昨天下午,我又在西湖边遇到了这群志愿者。他们正在开展"绿色行动"义卖活动,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我注意到一位小女孩,她正认真地用画笔在回收的纸板上作画,画的是断桥残雪的美景。她告诉我,这是她第三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每次都能学到新的环保知识。
站在雷峰塔下,耳边传来志愿者用杭州话说的"西湖美景要大家护",我突然明白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真谛。看着晨练的人们自觉将垃圾投入分类箱,湖面上游船驶过却不见一丝垃圾,我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杭州人骨子里的习惯。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大比拼"和"绿色行动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主题。特别是对西湖晨景的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案例细节处增加更多五感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生态守护故事
四月的钱塘江畔,微风拂面,我正沿着江堤散步,突然被一块醒目的"禁渔期"告示牌吸引。这让我想起上周在江边目睹的一场关于"生态守护"的暖心故事,那个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案例一:上周日下午,我在江边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劝阻几个想要下网捕鱼的年轻人。老爷爷是钱塘江的"民间河长",他耐心地向年轻人解释禁渔期的重要性,还拿出手机展示江中鱼群的实时监控画面。年轻人被老爷爷的真诚打动,主动收起渔网,还表示要加入"生态守护"志愿者队伍。
案例二:昨天早上,我又在江边遇到了钱塘江保护站的志愿者们。他们正在开展"守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向过往市民讲解禁渔期的意义。我注意到一位小男孩,他正认真地用望远镜观察江中的白鹭,并记录在观察本上。他告诉我,这是他参加的第三次"生态守护"活动,每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耳边传来志愿者用杭州话说的"钱塘江水要大家护",我突然明白了"生态守护"的真谛。看着江中游动的鱼群,岸边嬉戏的水鸟,我深深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杭州人共同的责任。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民间河长劝阻捕鱼"和"守护母亲河宣传"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主题。特别是对钱塘江景色的描写,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案例细节处增加更多人物对话,使文章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