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生动实践
春日的西湖边,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看似平常的春游竟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们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西湖边开展"绿色行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都领到一个装满各种垃圾的袋子。看着袋子里混杂的塑料瓶、果皮、废纸,我们手忙脚乱地开始分类。小明那组最先完成,但李老师检查后发现他们把可回收的玻璃瓶放错了位置。这时,李老师耐心地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需要从点滴做起。
第二个活动是西湖环保义卖。我们把自己制作的环保手工艺品摆出来,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记得有位老奶奶买了我用废旧报纸折的花篮,还夸我们"小小年纪就懂得守护生态"。站在断桥边,听着脚下踩雪的咯吱声,闻着龙井茶香,我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西湖边的场景化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环节增加与游客互动的细节刻画。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环保启示
暑假的一个清晨,我和爸爸来到钱塘江边晨跑,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的咸腥味。突然,我们看见几位渔民正在收拾渔网,这让我想起现在是钱塘江的禁渔期,不禁疑惑他们为什么还在捕鱼。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老渔民的故事。他告诉我们,现在政府提倡"绿色行动",禁渔期是为了让鱼类更好地繁殖。虽然收入减少了,但他理解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第二个案例是一位环保志愿者的经历。他每天在江边巡逻,劝阻违规捕鱼行为。他说,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滚滚江水,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保护环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正如杭州市环保局2023年数据显示,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比例逐年上升,这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老渔民和环保志愿者两个案例,生动展现了"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环保启示。特别是将"绿色行动"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建议在渔民故事中增加更多细节描写,以增强文章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