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成长故事
那天清晨,西湖边的晨雾还未散去,我正为班级的环保主题班会发愁,却没想到一场意外的相遇,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
案例一发生在班级的垃圾分类竞赛中。作为班长,我组织了这场活动,但起初同学们并不积极。直到我们来到西湖边实地考察,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寒风中弯腰捡拾垃圾,同学们才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们分成小组,用手机记录下西湖边的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很多游客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区分并不清楚。回到教室后,我们制作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南,并在校园里推广。
案例二则是在西湖环保义卖中的见闻。我们班决定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西湖生态保护。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变废为宝,更深刻理解了"减少、再利用、再循环"的环保理念。义卖当天,一位来自日本的游客对我们的作品赞不绝口,他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对环保的热情,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站在断桥残雪处,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有了新的含义。我们不仅要懂得市面上的新鲜事,更要肩负起保护这座城市的责任。看着西湖碧波荡漾,我暗暗发誓:要让更多人加入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行列中来。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班级垃圾分类竞赛和西湖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西湖边老奶奶捡垃圾的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场景中增加更多五感描写的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青春印记
钱塘江大潮来临前夕,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环保志愿活动,会让我对"绿色行动"产生如此深刻的感悟。
案例一发生在钱塘江禁渔期。作为学校环保社的成员,我参与了江边巡查工作。那天,我们遇到一群违规垂钓者,起初他们态度强硬,但在我们耐心讲解禁渔期的重要性后,他们主动收起了钓具。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绿色行动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和耐心。我们还在江边设立了环保宣传点,向游客讲解钱塘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二是在亚运会场馆周边的环保实践中。我们参与了场馆周边的绿化工作,亲手种下了数十棵桂花树。在劳动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园林工人的辛苦,更感受到了绿色行动带来的成就感。看着自己种下的树苗在春风中摇曳,那种喜悦难以言表。
站在六和塔下,那句"钱塘江畔好风光"有了新的诠释。我们不仅要欣赏这里的美景,更要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看着江面上翱翔的白鹭,我深深感受到:绿色行动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钱塘江禁渔期巡查和亚运会场馆绿化两个案例,生动展现了绿色行动在青少年中的实践。特别是对违规垂钓者的劝导过程,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绿化场景中增加更多五感描写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