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劳动实践
春日的西湖边,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劳动实践竟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杭州市青少年生态保护志愿者,我们班在西湖边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活动。
案例一: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我们分成小组,在西湖边的各个角落进行垃圾分类。我所在的小组负责断桥区域,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干劲十足。我们不仅清理了游客遗留的垃圾,还向过往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当一位外地游客想要乱扔垃圾时,我们及时上前劝阻,并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案例二:西湖环保义卖见闻。在劳动实践结束后,我们还在西湖边举办了环保义卖活动。同学们用回收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爷爷对我们的创意赞不绝口,还特意买了一个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花瓶。这次义卖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让我们明白了废物利用的价值。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生态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特别是断桥残雪时的踩雪声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活动处增加龙井茶香混着汗味的劳动服的细节刻画。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劳动教育启示
初夏的钱塘江畔,微风拂面,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禁渔期巡查竟让我对劳动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作为杭州市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学员,我们参与了钱塘江禁渔期的巡查工作。
案例一:禁渔期巡查体验。我们跟随渔政执法人员,乘坐巡逻艇在钱塘江上巡查。虽然烈日当空,但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观察江面情况。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处非法捕捞点,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制止。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渔政执法人员的辛苦,也让我明白了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案例二:渔村文化体验。巡查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钱塘江畔的一个渔村,体验了渔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我们学习了编织渔网、修补渔船等技能,还品尝了地道的渔家菜。特别是当我们了解到渔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产业转型时,更加感受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生态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禁渔期巡查和渔村文化体验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劳动教育启示,特别是巡逻艇上的五感描写处,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渔村体验处增加与乱扔垃圾游客的争执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