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生动实践
三月春风拂面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西湖环保义卖会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穿着印有"绿色小卫士"的T恤,和同学们一起在断桥边摆起了义卖摊位。
案例一:在义卖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拿着自己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笔筒,怯生生地问:"姐姐,这个能卖多少钱?"我仔细端详着这个笔筒,虽然做工略显粗糙,但每一处都透着用心。小女孩告诉我,这是她在学校"变废为宝"手工课上做的,还说要让更多人知道塑料瓶可以再利用。这让我想起了上周我们班举办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当时我还觉得这些活动太形式化,现在想来,正是这些点滴积累,才让环保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案例二:正当我感慨时,一位外国游客来到摊位前。他指着我们自制的环保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杭州,美!环保,好!"原来他是来参观亚运会场馆的,特别欣赏杭州将环保理念融入场馆设计的做法。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的,亚运会场馆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可节约用水10万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让我更加理解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站在断桥边,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欣赏西湖的美,更要守护这份美。从今天起,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让"绿色行动"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自觉。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西湖环保义卖和垃圾分类竞赛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外国游客的描写处,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义卖细节处增加"变废为宝"的具体描述。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生态守护故事
清晨五点,钱塘江畔的雾气还未散尽,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禁渔期巡查会让我对"生态守护"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作为学校环保社团的一员,我和同学们跟随渔政执法人员,开始了新一天的江面巡查。
案例一:巡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对老渔民夫妇。老爷爷指着江面说:"以前这里鱼可多了,现在要好好保护。"老奶奶则从船舱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鱼群观察情况。这让我想起了上周在社区看到的"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展览,当时展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想来,正是无数像老渔民这样普通人的坚持,才让钱塘江的生态得以恢复。
案例二:正当我们准备返航时,执法船上的雷达发现了异常。原来是一艘违规捕捞的小船,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制止。看着那些被放生的小鱼重获自由,我突然明白了"生态守护"的真正含义。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的,2023年杭州市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人数同比增长了30%,这些数据让我看到了希望。
站在六和塔下,望着滚滚东去的钱塘江,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欣赏钱塘江的壮美,更要守护这份壮美。从今天起,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行动",让"生态守护"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老渔民夫妇和违规捕捞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生态守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老奶奶笔记本的描写处,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巡查细节处增加"违规捕捞"的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