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难忘经历
那是一个桂花飘香的九月,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秋游竟让我对环保有了全新的认识。站在西湖断桥边,看着湖面上漂浮的塑料袋,我的心揪得紧紧的。
案例1:班级垃圾分类竞赛。班主任张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比赛,我们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我所在的小组负责收集可回收物,看着同学们认真地将塑料瓶、纸盒分类投放,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最让我感动的是,平时最调皮的张明,竟然主动承担了最难处理的厨余垃圾收集工作。
案例2:西湖环保义卖见闻。在西湖边的义卖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环保袋,还认真地告诉妈妈:"我们以后不要用塑料袋了,要保护西湖。"看着她稚嫩却坚定的眼神,我深深感受到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守护美丽的西湖,让杭州的天更蓝、水更清。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班级垃圾分类竞赛和西湖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小女孩的描写,将环保理念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垃圾分类竞赛部分增加具体数据的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成长故事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那个下午,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见闻会让我对绿色行动有了更深的理解。站在江边,看着潮水冲刷着岸边的垃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案例1:亚运会场馆环保设计。在参观亚运会场馆时,我注意到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设计每年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这让我明白,绿色行动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案例2:钱塘江禁渔期见闻。在禁渔期,我遇到了一位老渔民。他告诉我,以前江里的鱼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主动放弃了捕鱼,改行做起了环保志愿者。他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守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站在六和塔下,那句"杭州人要有杭州样"突然懂了。作为钱塘江畔长大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行动,让我们的母亲河重现生机。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杭州,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亚运会场馆环保设计和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老渔民的描写,将生态守护理念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亚运会场馆部分增加具体环保数据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