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习俗在皖南古村的传承记忆
腊月二十三那天,我正帮着奶奶贴窗花,突然听到隔壁王婶家传来"啪"的一声脆响,原来是她们家在打年糕。这声音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让我想起了家乡春节的点点滴滴。
记得去年除夕,我和爷爷一起写春联。爷爷握着我的手,在红纸上写下"春风送暖入屠苏"时,他告诉我,这副对联已经在我们家传了三代。而在写"福"字时,爷爷特意让我倒着写,说这是"福到"的意思。写完后,我们踩着梯子,把春联贴在大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在寒风中格外醒目。
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按照家乡的习俗,我们要去祠堂祭祖。祠堂里,香火缭绕,族人们排着队,依次向祖先牌位行礼。祭祖结束后,我们还要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会端出热腾腾的茶和点心,我们说着吉祥话,互相祝福。
站在祠堂前的青石板上,望着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那句"皖南古村年味浓"的老话突然有了新的含义。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写春联和祭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皖南春节习俗的传承,特别是在写春联的场景描写处,将传统文化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拜年场景处增加方言对话的细节刻画。
春节团圆饭在徽州老宅的温暖时光
腊月二十九的傍晚,我正帮着妈妈择菜,突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原来是奶奶在炖徽州特色的"一品锅",这香味让我想起了去年春节的团圆饭。
那天,我们全家二十多口人聚在徽州老宅的大厅里。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忙活,我和表弟们帮着端菜。桌上摆满了徽州特色菜:臭鳜鱼、毛豆腐、腊味合蒸......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口大砂锅,里面层层叠叠地码着各种食材,这就是徽州人过年必吃的"一品锅"。
吃饭时,爷爷讲起了他小时候过年的故事。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家人只能分着吃一个鸡蛋。现在生活好了,但爷爷说,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听着爷爷的话,看着满桌的菜肴和亲人们的笑脸,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站在老宅的天井里,望着屋檐下挂着的腊肉,那句"徽州人家团圆饭"的老话突然有了新的含义。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亲情的凝聚,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温暖。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一品锅"和爷爷讲述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徽州春节团圆饭的意义,特别是在爷爷讲述的场景描写处,将亲情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端菜场景处增加动作细节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