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实践启示
三月柳絮纷飞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班会竟改变了我对环保的认知。那天,班主任王老师带着我们来到西湖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主题活动。
第一个案例是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我们分成小组,在西湖边的游客休息区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我所在的小组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位游客将奶茶杯和吸管随意丢弃在草坪上。我们上前劝阻,并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位游客被我们的真诚打动,主动将垃圾重新分类投放。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勇气和行动。
第二个案例是西湖环保义卖见闻。我们在断桥边设立了一个环保义卖摊位,出售用回收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一位来自亚运会场馆设计团队的叔叔对我们的作品赞不绝口,还分享了场馆建设中采用的环保设计理念。他告诉我们,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西湖的美,更要守护这份美。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从西湖边的一次次实践开始,终将影响整个城市的未来。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成长故事
清晨的钱塘江畔,江风裹挟着龙井茶香,我穿着被汗水浸湿的劳动服,怎么也想不到这次禁渔期巡查会如此难忘。作为"绿色行动"志愿者,我和同学们开始了钱塘江边的环保巡查。
第一个案例是与乱扔垃圾游客的争执。在江边巡查时,我们发现一家人在野餐后留下了大量垃圾。我们上前劝阻,却遭到对方的冷嘲热讽。这时,一位老渔民走过来,用方言说:"钱塘江是咱杭州的命根子,你们这样糟蹋,良心不会痛吗?"这句话让那家人羞愧难当,主动收拾了垃圾。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绿色行动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第二个案例是参与杭州市环保局的青少年环保项目。我们协助工作人员统计江边垃圾种类和数量,发现塑料制品占比高达65%。这个数据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参与绿色行动的决心。我们决定在校园发起"减塑行动",号召同学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那句"杭州伢儿要争气"在耳边回响。绿色行动,从钱塘江畔的一次次实践开始,终将影响整个城市的未来。我们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西湖边垃圾分类竞赛和钱塘江畔禁渔期巡查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西湖环保义卖见闻处,将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钱塘江巡查案例中增加更多五感描写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