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在校园垃圾分类中的生动实践
那天清晨,当我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一股淡淡的龙井茶香飘来,原来是班主任在泡茶。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杯茶竟开启了我们班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行动。
案例一要从我们班的垃圾分类竞赛说起。班主任将教室划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我们组负责的是可回收物区,每天要仔细检查同学们投放的垃圾是否正确。记得有一次,小明把用过的餐巾纸扔进了可回收物箱,我立刻提醒他:"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要扔到黑色垃圾桶。"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班获得了"校园环保先锋班"的称号。
案例二发生在周末的西湖环保义卖活动。我们班同学用废旧物品制作了各种手工艺品,在断桥边摆摊义卖。一位游客看中了我们用易拉罐做的小风铃,我趁机向他介绍:"这些都是可回收物改造的,既环保又有创意。"那天,我们不仅筹集到了环保基金,还向游客们宣传了垃圾分类知识。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原来,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传承杭州这座城市的绿色基因。
校园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难忘经历
六月的钱塘江畔,江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背着书包,跟着班级来到江边,准备参加"校园绿色行动"之江滩清理活动。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对环保有了全新的认识。
案例一发生在江滩清理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沿着江岸捡拾垃圾。突然,小芳发现了一只被塑料袋缠住的水鸟,我们立即展开救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剪开塑料袋,将水鸟放生。这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致命伤害。
案例二是在禁渔期巡江时发生的。我们跟随渔政人员巡查江面,发现有人偷偷下网捕鱼。渔政人员立即制止,并向我们解释:"现在是禁渔期,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我们还在江边设立了宣传牌,向市民普及禁渔知识。
站在钱塘江大桥上,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在耳边回响。通过这次"校园绿色行动",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更需要我们青少年的持续努力。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江滩清理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水鸟救援的描写,将"校园绿色行动"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禁渔期巡江处增加对鱼类资源保护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