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生动实践
四月的西湖,柳絮纷飞,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看似平常的春游竟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天,我们六年级三班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西湖边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班级垃圾分类竞赛。我们分成四组,每组要在半小时内收集并正确分类西湖边的垃圾。我和小明一组,在苏堤上仔细搜寻。突然,小明发现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正要捡起时,一位游客随手又扔了一个易拉罐。小明立刻上前劝阻:"叔叔,西湖这么美,我们都要爱护它。"那位游客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捡起了易拉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影响身边的人。
第二个活动是环保义卖。我们在断桥边摆摊,售卖用回收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一位外国游客对我们的作品很感兴趣,我鼓起勇气用英语向他介绍:"These are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showing our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他竖起大拇指,买下了好几件作品。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不仅要在本地开展,还要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少年的环保理念。
站在雷峰塔下,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传承杭州的美丽,更要守护它的未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垃圾分类竞赛和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与游客互动的场景,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建议在义卖环节增加更多细节刻画,如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难忘经历
五月的钱塘江,微风拂面,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次江边骑行竟让我对"绿色行动"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天,我和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守护母亲河"环保骑行活动,沿着钱塘江绿道一路前行。
第一个难忘的场景是在九溪段。我们发现江边有不少钓鱼者,但现在是钱塘江禁渔期。我们上前劝阻,一位老爷爷却不以为然:"我钓了几十年鱼,从来没出过事。"这时,班长小丽拿出手机,展示了杭州市环保局2023年发布的禁渔期数据:"爷爷,您看,去年因为违规捕捞,江里的鱼少了30%。"老爷爷沉默片刻,收起了鱼竿。这让我明白,绿色行动需要我们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在之江段。我们遇到一群志愿者在清理江边垃圾,立刻加入其中。清理过程中,我发现一个被丢弃的塑料袋里装着未喝完的奶茶,奶茶的甜腻味混合着江水的腥味,让人作呕。这让我意识到,绿色行动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站在六和塔下,望着奔流不息的钱塘江,那句"杭州伢儿要懂规矩"突然有了新的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遵守环保法规,更要主动参与绿色行动,为守护母亲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骑行让我深刻认识到,绿色行动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业,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禁渔期劝阻和垃圾清理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用数据说服老爷爷的场景,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智慧与担当。建议在垃圾清理环节增加更多五感描写,如江风的味道、垃圾的触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