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500字作文

【导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美食500字作文(共13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故乡不是豆花的发源地,但豆花却一定是在我的故乡发扬光大的。

在石家庄,常吃的早餐除了有名的豆浆油条,馒头稀粥外,还有不太有名,但很受石家庄人欢迎的豆腐花。豆腐花一般有咸有甜,甜咸自选。甜的配料比较单一,大多只有红糖或白糖。而咸的配料就多了。可以放菜,可以放肉,如嗜好吃辣,还可以嘱咐摊贩加一点辣椒粉。在寒风中,喝下一碗这样的冒着热气的豆花,感受着那荡漾肺腑的热量,简直就是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正常这一碗豆花也不贵,总在4元上下,但带给人的感觉,可真是非同一般!

每天凌晨5点多,勤劳的豆腐花小摊贩就早早做好豆腐花,来到了集市上。豆腐花都被装在一口口大保温桶中,被“保护”得严严实实的。买豆腐花的一般只有赶早去才可买到,因为卖豆腐花的就那么几家,可真可谓是每日早晨的“稀货”了。7点左右,那些要务农或要去镇上工作的人就纷纷涌进了集市,除了要买些给家人的小玩艺儿,就是来吃早饭的。那些光顾豆花摊的,大多是老主顾。他们与早已熟悉如友的老板打完招呼,就坐在了为顾客而摆的小凳上,又与老板聊了起来。

“张姨!今个儿豆花细!好吃!”“王叔,今天早晨刚做的!热乎!快吃!”

在浓浓白雾中,在淳淳豆香中,藏着石家庄人的一份热心。虽然小摊贩做豆花的手大多早已皱纹班班,但是,在他们手下出产的豆花,却是细腻如玉,淳白如乳啊!

在那淳白、细腻的豆花香下,隐藏的,正是石家庄人同样香醇、厚重的豆花情。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地方皆有独一无二的美食。如运城的千姿百态的花馍,天津的美味可口的花……但是,令我垂涎三尺的还莫过于历史悠久的大同美食——刀削面。

这源远流长的刀削面来历还真是“无巧不成书”。自从蒙古鞑靼入侵中原,便挨家挨户缴收所有的金属,连黎明百姓赖以生存的菜刀也是10户一把。一日,一位老婆婆满心欢喜地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10户一把的菜刀做面食。结果菜刀没取到,反而捡到一块平淡无奇的'又薄又软的铁皮。老婆婆无奈,只得用铁皮“砍”面,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如今赫赫有名的刀削面。

观看厨师的做法,犹如观察一场妙不可言的艺术表演,一刀接着一刀,那优美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叶叶面片犹如银鱼般落入水中,溅起层层晶莹的水花,好似群鱼入水,又似密雨落地,即使只是在旁观看,也是那么令人由衷地佩服厨师的高超技艺,不能自己。

淋上那鲜美的卤汁,撒把翠绿而鲜嫩的香菜,再倒上大同人每餐必备的山西老陈醋,在灯光的照耀下,那么富有光泽,使人垂涎三尺。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独特的香气,清新又不失诱人可口。夹起那富有弹性的面条,入口细细品尝,软而弹的面条让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不住大块朵颐,那是多么美妙的滋味啊!吃后,那感受令人荡气回肠,口有余香,令人还想再来一碗。

大同美食刀削面,永远在大同人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鲜香柔韧的面条令人欲罢不能;可口美味的卤汁让人回味无穷;刀削面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人为之惊叹。这就是饱含大同气息,堪比山珍海味的大同刀削面。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民风民俗。湖南有舞龙灯,河北有挑龙蛋,四川有麻龙火……但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家乡的春节美食。

我的家乡安庆是一座长江边上的古城。腊月一到,无论城市与乡村,各家各户立刻忙碌起来。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准备美味的“腊货”:腊肉,腊鸡,腊鱼,腊肠……应有尽有。尤其是腊肉,买来上好的五花肉,撒上盐一腌,七八天后,再一块块晾衣服似的吊晒在屋外,任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它们完美地转化成油光透亮,馋涎欲滴的腊肉。切成薄片,饭头上一蒸,阳光的味道与肉的干香碰撞,吃一口回味无穷,心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与北方不同,安庆人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炸圆子。圆子,就是北方人说的丸子,它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万事圆满。圆子的配料有猪肉馅,米饭,豆腐,红薯淀粉,以及南方特有的小香葱,配比无定式。这馅料一和就是一大缸。按照安庆的习俗,圆子必须一次做够量,要让嘴巴一直香到正月十五。

一切就绪,炸圆子的时刻到了!孩子们早早就围在炸锅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乒乓球大小的肉丸在油锅里翻腾。肉香和着葱香四处飘散,能把十里外的狗都引过来。炸好的第一锅几十个圆子,瞬间就被孩子们抢光了。第二锅通常是分成几大碗,送给左邻右舍,这既体现了邻里如亲,又暗地里炫耀了自家的手艺。

又过了一周,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红烧肉烩圆子,腊肉腊肠腊鸡腊鸭,清蒸鱼,芹菜芽炒肉丝包春饼,老鸡汤泡炒米,牛肉火锅等等,非得十碗八碟的。这是年底的大团圆,也是美食的大荟萃,更是幸福生活的又一个见证。

安庆的年味,幸福的味道,我永远想念它!

我的家乡怀化是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好地方,那里有很多的美食,有麻阳冰糖橙、靖州杨梅、新晃牛肉……可我最喜欢的是香甜可口的冰凉粉。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爬中坡山。爬到半山腰,又累又渴,忽然听到“冰凉粉,又香又甜的冰凉粉”的吆喝声。我们一家狂奔过去,买了四碗冰凉粉,坐在路旁津津有味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令人念念不忘,真想再吃上几碗。我想:到别人那买要花钱,我自己做不是更好?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

我们准备了白凉粉、红糖和芝麻。先将白凉粉放入锅中,再放入少许水将白凉粉融化,然后再加入一升水,打开天然气,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水沸腾。接着,将其倒入准备好的盒子冷却后,再放到冰箱中冷藏二小时。好想快点吃到美味的冰凉粉,我隔三差五就打开冰箱门看看,可每次都还不行,在我不厌其烦地打开第五次冰箱时,时间终于到了。妈妈拿出冰凉粉,切成小方块,放入熬好的红糖水和芝麻,一碗冰凉粉就大功告成啦!

端上一碗刚出炉的冰凉粉,吃上一口,那冰冰凉凉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那味道真是让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啊!写到这里我都流口水了,真希望夏天快点到来,那样我就可以吃上美味的冰凉粉了。

我爱山清水秀的怀化,更爱美味可口的冰凉粉。如果你来怀化,一定要尝尝香甜可口的冰凉粉哟!

记得小时候,每逢家中缺菜,外婆便会从瓦罐中舀出一块块软软的厚厚的臭冬瓜,然后淋上黄澄澄的麻油,再拌上味精,撒上点白糖,顷刻间就调制出一盘特别美味的佳肴——臭冬瓜。闻到臭冬瓜那特有的气味,我一下子就有了食欲。我边吃边开心地对外婆说:“外婆,您真是好手艺,您腌制的臭冬瓜真是顶呱呱!”这时,外婆的脸上总是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外婆腌冬瓜的手艺着实让人佩服,因此左邻右舍时常会上门请教“秘方”,外婆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一切,不过他们总是学不地道。每次外婆腌制冬瓜,我都会在一边仔仔细细地看。只见外婆拿来冬瓜,洗净后切成方方的一块块,不需削皮,然后在清水中煮熟,煮的火候很重要,不能太生也不能太熟,要恰到好处。煮好后,等冬瓜冷却,在两块瓜瓤上撒上盐巴,再把它们面对面地合在一起,放入有盖的瓮、罐之类的器皿中,待所有的冬瓜块都放进器皿之后,再盖上盖,等上一天一夜,打开盖子,浇上臭卤就万事俱备了。倘若天热,也可在盖子上放点胡椒之类的作为“保护神”,以防虫蝇打扰。一星期后,美味可口的臭冬瓜就可以上桌啦!

上小学后,我离开了外婆,也离开了故乡那熟悉的楼。虽然我的妈妈也学过腌冬瓜这一手艺,但如今丰盛的餐桌上似乎已不再需要臭冬瓜这么朴素的小菜了。每当听我念起臭冬瓜的美味时,妈妈总是笑我长不大:“那时的生活水平低,吃臭冬瓜就好像过节,现在给你吃这个,估计你闻都不要闻了。”可我总也忘不了那萦绕在嘴边的特殊的味道,忘不了悠悠的故乡情,更忘不了外婆给我的数不完的爱……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美味,我们六安也不例外,今天我要介绍刘安的一道特色早餐—大井拐包子。

六安的早餐店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可是排队买早餐的店并不多,而大井拐包子每天清晨门前总会有一列长队,来买包子,吃包子的.人很多很多......这么好吃的包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面,大井拐包子不像别人家的都是机器和面,它是人工和的,做包子的前一天要把老面放入水里发酵,发酵过的老面有着酵母的作用,之后再加上新面,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停加上清水,直到和的面能在案板上流淌,才算合格,如此和的面会很松软。

大井拐包子不仅面很讲究,它的馅也就很讲究。所有的馅都加上用排骨熬制的汤汁。为什么要加汤汁呢?因为汤汁里富含胶原蛋白,可以为馅增加营养。

刚出炉的包子面皮松软,个个都散发出阵阵清香,仅闻着都让人情不自禁地留下口水,味道更不用说了。

这就是大井拐包子,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它虽其貌不扬。它岁其貌不扬,却有着让人忘不了的味道和精细的做工。看到这,你是否心动了,来六安一定不能忘了品尝大井拐包子。

我的家乡缙云,不仅有闻名中外的仙都,那里的缙云烧饼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

每次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烧饼摊前吃个现做的烧饼。只见做饼在桌上撒一层干面粉,从事先发好的面团上切下一块小面团,用手掌搓圆,放在桌上轻轻地压扁,再顺手勾起摊在左掌心上,右手则抓一把拌好的馅放在面饼上,然后左手一收,右手一捏,一个圆滚滚包着馅的面团就躺在了案板上。然后再把它轻轻地压扁,一面涂上麦芽糖,撒上一些芝麻,等炉火一旺,用右手托起饼,左手沾一点凉水,在饼的反面顺手一抹,弯下腰把饼送入炉中,“哧”的一声,饼就粘到了炉壁上,动作一气呵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饼用炭火烤三四分钟,等表面烤至金黄色,香味溢出,便用特制的铁钳夹出。

刚出炉的饼冒着热气,面香、肉香、霉干菜香、葱香、芝麻香、糖油香混合着扑鼻而来。饼面呈金黄色,略焦的糖油上粘着喷香的芝麻。我迫不及待地轻轻一咬,饼面松脆,里面软糯,先是甜甜的糖油味,接着是鲜美的肉味,细细咀嚼,咸淡相宜,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缙云烧饼之所以在浙江家喻户晓,不仅是因为它的味美,还因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代轩辕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制仙丹,每当肚子饿时,就拿一块面团,压扁放入炼丹炉里烤熟了吃。后来人们也学着轩辕黄帝的样子,往面团里加了霉干菜、肉等作为馅烤着吃,缙云烧饼就这样代代相传了下来。这一个小小的烧饼真是“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

你们想吃正宗缙云烧饼吗?那就来我家乡吧,不仅能吃到美味的烧饼,还可以增长许多见识呢。

我的家乡宁波是一个沿海城市,盛产海鲜,人们无海鲜不欢。而红膏青蟹,更受宁波大众的喜爱,是过年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红膏炝蟹,制作材料极小,只要选用优质红膏多的宁波东海产梭子蟹即可;而制作方法更为简单,只需将蟹清洗后用料酒腌制一两个月就能吃了。

今天寒假过年,我就吃了好几次红膏炝蟹。妈妈先从冰箱中拿出一只腌好的红膏蟹,稍许解冻,再掀掉蟹壳,然后把蟹身切成六七块,再摆造型,就可以上菜开吃了!

瞧,盘中的红膏炝蟹样子就极诱人。蟹壳摆于中间,黑中带绿;蟹身一块一块摆在四周。那蟹肉晶莹剔透,近似透明,如白玉般纯洁。而红膏炝蟹名字由来的红膏,更是红得鲜艳耀眼,犹如点缀于金钻之上的那颗红钻石,充满了无敌的诱惑。

我不住拿了一块往嘴里吃。我先轻轻吸了口红膏,那红膏真是顺滑,没白等人反应过来,就一溜烟入了我喉咙,但那香味和鲜气,始终在我唇齿间,久久不散。蟹肉相比之下难吃些,吃起来需要些技巧。最好先蘸一蘸米醋再吃。蟹肉的鲜味才更足,吃起来有些冰凉冰凉的,很爽口。再加上那米醋的一点酸味,跟让人食欲大增。

不一会儿,那块就被我吃完了,简直是唇齿刘鲜,让我吃了还想吃。

红膏炝蟹,是我们宁波的特产,美味、开胃、健康、营养。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更是我们宁波人智慧的结晶和劳动的成果。我爱宁波的红膏炝蟹,更爱我的家乡——宁波。

如东是我的家乡,它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因为它滨临大海,所以家乡盛产海鲜:有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有味道鲜美的黄鱼、又红又大的虾、碧绿的紫菜…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梭子蟹了。

我们将梭子蟹放入锅里,加上盐、姜、葱和料酒,煮上十几分钟,等青青的蟹背变成红色,我们就可以大饱口福了。

吃蟹时,先把梭子蟹的八只脚和两个大钳子卸下来,然后掀开蟹的壳子,将蟹的腮、胃和心取出扔掉,接着将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就可以开始慢慢享用美味的蟹了。吃的时候,往往先用嘴把藏在蟹黄下面的壳子咬开一道大大的口子,然后把舌头探进去,品尝到细嫩洁白的蟹肉,好鲜美啊!

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吃蟹脚了。我先拿起一只蟹脚,用剪刀一剪,然后把蟹肉用蟹的前端尖尖的地方捅出来,再用嘴使劲一吸,蟹肉就像果肉一样溜了出来,钻进我的口腔,我再抿紧嘴唇轻轻一嚼,啊,又软又鲜,很有满足感!

梭子蟹肉营养可丰富了:有蛋白质、脂肪、磷脂、胶原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海中黄金”。它具有开胃补肺、补肾壮阳、养血活血之功效。

吃完了蟹,还有更有趣的事:利用吃剩下的蟹壳来拼一下蟹的形状。先放好蟹壳子,再放两只大钳子,最后把蟹的八只脚接起来,放在蟹壳的两侧,这样又是一只完整的蟹了!

蟹做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又有乐趣,所以我喜欢吃蟹。

我的家乡内蒙古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天高云淡、水草丰美,牛羊成群;那里的勤劳勇敢、热情好客;那里的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年级暑假,我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我们沿着草原天路一直走,就来到了乌兰布统大草原。一下车,一位身穿精美蒙古服饰的大姐姐就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她们一边唱着祝酒,一边给我们端来了香气扑鼻的马奶酒和奶茶。只见她们右手无名指蘸一下奶茶,向上面弹一下,表示祭天;再蘸一次,向下面弹一下,表示祭地;然后再蘸一下,往额头上横划一下,表示祭祖先。这时我们就可以尽情享用奶茶和马奶酒了!我端起了奶茶刚抿了一小口,就感觉哪里不对劲,这奶茶怎么是咸的啊?我刚想偷偷吐掉,一位蒙古族姐姐就看到了,向我解释起来:“这是草原的奶茶,跟你们平时喝的奶茶不一样。内蒙人以前是游牧民族,身上经常出汗,就喜欢在奶茶里加盐来弥补身体里盐分的流失,慢慢地也成了一种饮食习惯。”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咸奶茶也好喝了起来。

那位姐姐把我带到了一个摆放着各种奶制品的餐桌旁,开始给我们介绍那些我看着就流口水的小吃。奶条和奶干是长方形的短条,白色里藏着一点微黄,奶味很浓。奶豆是白白圆圆的,豌豆大小,嚼起来很黏牙。奶泡是洁白的,圆柱体,上下两头都被收了一下,像是牙膏管的尾巴一样,吃到嘴里有淡淡的生奶清香,口感脆脆的,可进嘴巴不一会就化了。奶贝是花型的,轻轻一咬,就裂成了两半。我大口大口嚼着,心里可是美滋滋的。

其实,内蒙古的美食还有很多呢。烤全羊、手把肉、风干牛肉干……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馋虫呢?如果你也喜欢,就快到我的家乡来做客吧!

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比不上咱家的草窝,这就说明家乡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那是相当的重啊!我们常年生活在苏州,所以哈哈哈故乡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回去那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美食吧!

哈哈哈故乡位于江苏如东一个名叫拼茶的古镇,镇不算大,但小有名气,因为这里有所高级中学每年有不少学子考上清华北大吆。杨二车娜姆就曾经携带央视来这里拍摄过这里的美味呢!

我要介绍的第一美味,那就是竹蛏汤。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菜,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请客会友都要有这道菜的吆。竹蛏经过浸泡,下锅即是奶白色的汤汁,根据季节的不同,再搭配上时令素菜,那叫一个鲜美浓香多变呀,保准你吃了还想吃!

其次,就是这里的海鲜烧饼了。一说烧饼,大家也许会说,烧饼有什么好介绍的,到处都有。可是这里的烧饼据说乾隆年间就闻名天下了呢。从外皮上来看,和其他烧饼没有什么两样,可它的馅却是很不一样的。韭菜末、配上蟹油、虾子、葱花、板油等。的手艺也是相当的了得,而且都是亲历亲为,所以常常都是供不应求,每天都能卖出上千个,想吃的得起草排队吆!

最后,介绍的是这里的扣包。扣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肉包,一看到肉包,大伙儿又要笑了吧,有人会说,我们这里包子有各色各样的,谁还稀罕什么肉包呀!不要急,听我说完你肯定要流口水的。这里的老板坚持只做一种口味,老板每天四点就起来备料,而且猪肉都是精心挑选的三分肥七分瘦的,这样的肉馅油水刚刚好被面皮吸收,肉香扑鼻,肥而不腻。如果你有需要,老板还会送你骨头汤呢!

我说得自己也流口水了,还好,离去外婆家的日子也不太远了!

我的家乡在惠州,这里风景优美,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这里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传统美食。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惠州的传统美食吧。

惠州的传统美食有许多,比如香气四溢的酿豆腐、皮脆肉滑的白切鸡、肥而不腻的梅菜扣肉、翡翠般的艾叶饺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酿豆腐。酿豆腐煎好后,外皮是金黄金黄的,里边是的,在远远的地方已经能够闻到它的香味了,真是香气四溢啊!更别说它的味道了。它味浓、肉香,吃起来弹力十足,像一个跳球,吃完之后,唇齿留香。

这么好吃的酿豆腐是怎么做的呢?做酿豆腐,首先要准备好香菇、鲜肉、豆腐,先把香菇和鲜肉剁碎搅拌好,再把它们放进豆腐中间,然后把装满肉馅的豆腐先煎、后煮。这样美味的酿豆腐就做成了。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美食,凡是远来的客人一定会尝一尝,你听了一定也很想来吃吧。

我的家乡在廉江,那里聚集了数不胜数的天下美食,而且各具特色。家乡的美食有洁白如雪的簸箕炊;有香中带甜的横山煎堆;有软滑爽口的萝卜糕……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香气扑鼻的牛杂串。牛杂串中的牛肉一般都是腩肉,而且牛肉中还夹着牛筋,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牛肉总是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再用洗干净的木条串上五六块牛肉,这样,未煮熟的牛杂串就诞生了。牛杂串一般都是被放在盛着汤水的瓦罐里煮,煮了三四分钟,再拿出来,这时,牛杂串呈土黄色,就可以吃了。还有,吃时千万别忘了要放点儿辣椒酱,这样,又香又辣又有味,才能让自己大饱口福啊!怎么样,读者们,你们也流口水了吧!每一次,当自己口袋有了钱,我总是会去买牛杂串来吃。记得有一次,妈妈开车和我要去买东西,途中要去邮局办点事,刚好停在牛杂串的店前。

因为我不愿在车上等,妈妈只好让我去吃牛杂串,但叮嘱我只能吃几串,不能吃多。我一听到妈妈让我吃牛杂串,就发足狂奔到店中买牛杂串来吃。一眨眼的功夫,我就吃了二十来串,可还觉得太少太少……不一会儿,妈妈来埋单了,发现我五分钟之内(包括煮牛杂串的三分钟)就单挑了四十多根牛杂串,大吃一惊:“怎么会吃这么多——不是叫你只能吃几串的吗!”我笑嘻嘻地回答:“太好吃的太多了,所以我只吃了一根不好吃的……”家乡的美食美味还有很多,但我不能一一列举了。我爱家乡的美食,更爱我的家乡。

文章质量评分

72
综合评分
86%
超过同类文章

相关推荐

渴望500字作文精选

我更加渴望做一次最快乐,最,最真实的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渴望500字作文,供大家学习。 渴望500字作文1 雏鸟渴 ...

暑假随笔500字作文

暑假随笔500字作文 其实好期待每一次暑假的,不止是暑假,应该是任何假期才对。我想,大家都想法一样吧! 但真正的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