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自己,在校园辩论赛中绽放光芒
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礼堂里座无虚席。作为班级辩论队的一员,我站在台上,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回想起一个月前,班主任李老师找到我:"小雨,这次辩论赛你来担任一辩吧。"我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老师,我...我不行,我从来没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过话。"
然而,就在上周的家庭聚会上,表姐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她刚从英国留学归来,说起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种种经历:"你知道吗?最难的其实不是语言障碍,而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她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开始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甚至在玄武湖边大声朗诵,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也不在意。
辩论赛当天,我穿着浅蓝色的校服,站在聚光灯下。当对方辩手抛出第一个问题时,我深吸一口气,用坚定的声音开始了我的陈述。那一刻,我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却不再感到害怕。最终,我们班获得了辩论赛的冠军,而我也明白了: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点评】本文通过校园辩论赛和家庭聚会两个真实场景,生动展现了"勇于展现真我"的成长历程。文章巧妙运用心理描写和情感转折,将"勇敢做自己"的主题融入具体事件中,体现了高中生在自我认知上的突破。
勇于突破自我,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成长
去年暑假,我报名参加了杭州西湖区的社区志愿服务。第一次上门为独居老人送餐时,我站在门外,迟迟不敢敲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担忧:万一老人不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说错话怎么办?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仿佛在鼓励我迈出这一步。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为张奶奶读报的经历。起初,我总是拘谨地坐在一旁,机械地念着报纸上的文字。直到有一天,张奶奶笑着说:"小姑娘,不用这么紧张,就当是跟奶奶聊天。"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开始用更自然的方式与老人交流,甚至学会了用杭州方言说"吃饭"(切饭)。
志愿服务结束时,我不仅收获了社区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勇敢做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找到真实的自我。正如西湖的涟漪,一圈圈扩散,最终形成美丽的波纹。
【点评】本文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实对话,展现了"勇于突破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章巧妙融入地域特色,将"勇敢做自己"的主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成长。
敢于展现真我,在校园艺术节上闪耀
记得那是成都七中艺术节前夕,我站在音乐教室的镜子前,看着自己穿着红色舞裙的身影,内心充满忐忑。作为班级舞蹈节目的领舞,我不仅要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还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自己。排练时,我常常因为紧张而动作僵硬,甚至想过放弃。
转折发生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看着表弟在客厅里即兴表演,虽然动作笨拙却充满自信,我突然意识到:完美不是最重要的,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是关键。从那天起,我不再过分追求每个动作的精准,而是用心感受音乐,让舞蹈成为表达自我的方式。
艺术节当天,我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我仿佛化作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当最后一个动作定格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明白了:勇敢做自己,就是最美的姿态。就像成都的宽窄巷子,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正是这种独特的融合让它独具魅力。
【点评】本文通过校园艺术节和家庭聚会两个场景,生动诠释了"敢于展现真我"的主题。文章巧妙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勇敢做自己"的成长感悟融入具体事件中,体现了高中生在艺术表达上的突破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