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实践启示
五月的西湖,荷叶初展,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看似平常的春游竟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清晨的断桥边,晨练的老人们还在打着太极,而我们这群中学生已经开始了特殊的环保行动。
案例一发生在班级组织的"西湖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沿着白堤捡拾垃圾。起初,大家还有些不情愿,但当我们发现一只被塑料袋缠住的水鸟时,所有人都沉默了。小组成员小林小心翼翼地帮水鸟解开了塑料袋,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这四个字的分量。
案例二则是在雷峰塔下的环保义卖。我们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成工艺品,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一位来自上海的老爷爷被我们的创意打动,不仅买下了所有作品,还主动加入了我们的环保宣传队伍。他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这么用心,我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站在苏堤春晓的观景台上,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原来,生态保护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日常行动。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我暗下决心,要把这份绿色使命继续传承下去。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西湖环保小卫士"和"雷峰塔环保义卖"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主题,特别是对水鸟救助的描写,将"生态保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环保义卖处增加工艺品制作过程的细节刻画。
绿色行动在钱塘江畔的成长见证
八月的钱塘江,潮声阵阵,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会让我对"绿色行动"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正值禁渔期,江边的渔船上挂满了休渔的旗帜,而我们这群中学生开始了特殊的环保之旅。
案例一发生在班级组织的"钱塘江净滩行动"中。我们戴上手套,拿着夹子,沿着江岸清理垃圾。起初,大家还觉得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但当我们发现一只被渔网缠住的小江豚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在渔政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解救了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一刻,"绿色行动"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
案例二则是在江边的环保主题摄影展。我们用镜头记录下钱塘江的生态变化,向市民展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位来自北京的环境专家看到我们的作品后,主动提出要带我们参观亚运会场馆的环保设计,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先进的环保理念。
站在六和塔下,那句"杭州伢儿要懂环保"突然有了新的含义。望着滚滚东去的钱塘江,我明白了,绿色行动不仅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这份责任,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钱塘江净滩行动"和"环保主题摄影展"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行动"的主题,特别是对小江豚救助的描写,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摄影展处增加作品创作过程的细节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