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在西湖边的温暖故事
那是一个微凉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断桥残雪上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场西湖边的环保志愿活动会让我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预备队的一员,我和同学们早早来到西湖边,准备开展"绿色行动"。
案例一发生在苏堤春晓。我们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竞赛,我负责可回收物收集。正当我忙着捡拾塑料瓶时,一位老奶奶颤巍巍地递来一个装满废纸的布袋,说:"囡囡,这是我攒了一个月的,你们年轻人做得好!"那一刻,我感受到环保行动的力量。案例二则是在花港观鱼,我们遇到一群游客随意丢弃零食包装。我鼓起勇气上前劝阻,起初他们不以为然,但当看到我们认真清理垃圾的样子,也主动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站在雷峰塔下,那句"杭州囡囡要灵市面"突然懂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守护西湖的美,更要让"生态守护"的理念深入人心。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我暗暗发誓:要让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的行列,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
钱塘江禁渔期见闻中的环保觉醒
五月的钱塘江畔,江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项目的一员,我跟随环保志愿者团队来到江边,参与禁渔期巡查工作。没想到,这次经历让我对"生态守护"有了更深的体会。
案例一发生在江边步道。我们发现一位老伯正在偷偷垂钓,经过耐心劝导,他不仅收起鱼竿,还主动加入我们的宣传队伍。案例二则是在江堤上,我们遇到一群学生正在开展"绿色行动"主题摄影展。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江边的生态环境变化,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站在六和塔下,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那句"钱塘江里好风光,要靠大家来守护"在耳边回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守护钱塘江的生态,更要让"环保"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看着江面上盘旋的白鹭,我深深感受到:守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西湖边和钱塘江畔的两个案例,生动诠释了"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老奶奶递来废纸袋和学生们开展摄影展的场景,将"生态守护"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案例细节处增加更多五感描写,如江风的味道、白鹭的鸣叫声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