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精神在社区抗疫中的感人瞬间
去年冬天,疫情再次来袭,我从未想过会在社区里遇见这样一位让我敬佩的人。那天,寒风刺骨,我正要去社区做核酸,远远就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
那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王阿姨,她每天清晨五点就来到检测点,为居民们准备防疫物资。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楼,王阿姨二话不说就带着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还在社区里组织了一支"邻里互助队",帮助隔离在家的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站在社区的小广场上,望着王阿姨忙碌的背影,那句"杭州人最讲情义"突然有了新的含义。正是有了像王阿姨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城市才更加温暖。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社区抗疫志愿者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精神",特别是对王阿姨日常工作的细节描写,将"社区服务"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邻里互助队"处增加具体帮扶案例的细节刻画。
科技创新精神在亚运场馆建设中的精彩呈现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杭州亚运会场馆,那一刻,我被一位工程师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场馆内,他正在调试一套智能节能系统,汗水浸湿了他的工作服。
这位张工程师向我们展示了场馆的环保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发电50万度;智能照明系统能根据光线自动调节亮度。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设计了一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场馆的能耗情况。在他的努力下,亚运会场馆成为了绿色建筑的典范。
站在钱塘江畔,望着这座充满科技感的场馆,那句"杭州人最会动脑筋"让我深有感触。正是有了像张工程师这样勇于创新的人,我们的城市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点评:本文通过亚运会场馆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精神",特别是对智能节能系统的详细描述,将"绿色建筑"融入成长叙事,建议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处增加具体数据支撑的细节刻画。